盛煌娱乐资讯

98岁宝藏老人火了:在图书馆当扫地僧被称为“古籍活字典”爱喝酒爱八卦还是杨幂的铁杆粉?

  益美君写过许多智慧老人的故事, 他们看惯世路艰难,仍然选择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98岁的他被称为“南京图书馆扫地僧”、“古籍活字典”,是当之无愧的学界泰斗。

  今年,B站出品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2》,让98岁的沈老迅速出圈,并斩获一大群铁粉。

  如果不是媒体的报道,很难想象,这个朴素的老人其实是中国版本目录学、文献学领域的泰斗。

  首先说编目。退休后,沈老一直在整理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年谱和诗文集。

  黄丕烈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经他题跋过的古籍,其价格在拍卖时都“嘭嘭地往上涨”。

  行格、避讳、刻工、纸张、字体、印章......古籍的相关知识本来就庞杂而繁难。

  那是上世纪50年代,沈老在马路边看到这本佛经,看到一半,断定是“辽(代)的”。

  它是公元1035年辽代和尚琼煦为辽圣宗岳母祈福所制。连字体都是用金箔研制而成。

  “(现场)用不着研究,不用讨论的。平常积累在那里,当即研究就来不及了。”

  从小自学古文的他,四年级时便能写文言作文,升学时靠一篇文言自传,取得第二名的成绩。

  1947年,23岁的沈燮元结识顾廷龙先生,并得到进入合众图书馆看书的机会。

  但彼时还盘踞上海,合众图书馆也被军队占领,大门口堆满了沙袋。馆员甚至只能从后门进出。

  多年后,每当记者问起他不想讲的东西时,他也会装聋作哑,让记者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在十年浩劫尾声,1975年,病危中的周总理提出,“要尽快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

  善本,指的是那些学术性、艺术性、文物价值等都极高,且流传较少的珍贵古籍。

  “倒倒倒,倒完算了。”沈老盯着见底的杯子,馋酒喝,还不忘自夸,“我的酒量还是可以哈。”

  每次喝完酒后,沈老的精神仿佛都为之一振。有些平日里不愿说的话,也会有所“泄露”。

  他喜欢看电视剧《伪装者》,对当红演员如数家珍,还偷偷告诉记者,最喜欢的女演员是杨幂。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他在毕业前夕发表《屠绅年谱》,拿到500块的天价稿费。

  当时,沈老用稿费先是买了块进口的瑞士手表,又跑到南京新街口,用进口料子做了身时髦大衣。

  谈及这些“奢华购物”的往事,沈老露出笑意,不忘自夸:“当时可厉害,可高兴了。”

  当被问到长寿秘诀时,沈老说:“不要想东想西,欲望不能太多。生活越简单越好。”

  但他并不寂寞。他说:“不想浪费时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完,才对得起自己啊!”

  这样简单而自在,充实又笃定,不管外物纷扰,自成一统的生活,何尝不是向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