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煌娱乐资讯

金羊网评:家门口“服务圈”送达“微幸福”

  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各地打造社区便民棚、探索设立规范化便民服务点、上线“小修小补”地图等,这些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的便利服务,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大大增加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家门口的服务圈,是为了方便群众的生活,便捷群众的出行,提升群众生活的品质,打造舒适宜居的环境。健康步道上跑个步,小区门口吃个早饭,社区活动中心下个象棋,城市书房去看个书,菜市场去买个菜,这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烟火气和幸福感。

  打造一刻钟便民圈,让服务在家门口。群众的生活,是一个个小的需求,一点点小的诉求构成的,生活上的修修补补,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茶余饭后的遛弯运动,肯定都是想要在家门口享受得到服务。因此,打造“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满足生活所需。

  延伸政务服务半径,让办事在家门口。群众到区县、乡镇去办事,肯定是要奔波的,时间成本和精力的消耗,甚至还有可能吃“闭门羹”。延伸基层政务服务半径,将涉及到民生服务的事项下放到村和社区去,让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帮办代办”志愿服务点把事情办了,群众肯定是更满意的。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让质感在家门口。从治病到防病,从健康到健身,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肯定是强烈的。因此,国家卫健委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到基层的引导,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养,以及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让群众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让医疗、教育、就业等服务上线,群众的事情好办了,群众享受服务更便捷了,资源和渠道更广了,群众的获得感更强了。

  人民满意是干部工作的唯一衡量标准,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党员干部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将优质资源下沉到一线去,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获得感,必然能够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谢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