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煌娱乐资讯

如何在聊八卦时聊出一个艺术史?

  什么是艺术史?艺术史 = (难记的人名+看不懂的作品+复杂的流派+难搞的经历)X 高逼格神秘感也就是说,艺术史很难懂,更难学,和枯燥复杂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一样,天然就在拒绝着大众。可易中天教授可以花样品味三国风流人物,难道就没人来聊聊艺术史吗?有。一个叫小顾的人出了本书,叫《小顾聊绘画》。

  《小顾聊绘画》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主要内容就是通过聊天的方式去介绍艺术史上的名人生平、主要作品和流派等等。“聊”这个字,基本上就体现出这本书的整体内容:聊大师、聊八卦、聊作品、聊流派。之所以说神奇,则是因为本书的争议性——如果你把这本书给一名不了解艺术的上班族看,他可能会觉得很有趣,从而对艺术产生兴趣;如果你把这本书给一名艺术系学生看,他可能会大声批判这本书不严肃不严谨太低级,然后私下里偷偷看;如果你把这本书给一名艺术系教授看,他可能会耐心翻看,然后严肃批评书中的不严谨之处,也会称赞这本书的艺术科普意义。豆瓣褒贬不一、逼乎则是清一色的痛斥,《小顾聊绘画》就是如此魔幻。

  有人喜欢这本书,有人鄙视这本书,也有人通过这本书引发兴趣真正开始研究艺术史。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到底《小顾聊绘画》只是一本科普性质的读物,旨在拉近普通人与高逼格艺术界的距离。可能这也正是很多人愤怒的地方,觉得神圣的艺术世界,被这么一个半吊子玷污了......

  首先就是书的装帧不够严肃。《小顾聊绘画》的排版很特别,怎么说呢,既不像传统排版也不像绘本,很......微信公众号。全书在添加大量艺术画作插图以外,基本承袭了原本公众号的排版方式,相对随意,文字避免过于密集,并且有大量的关键词加大加粗。挺喜感挺好读的版式。

  其次就是作家是个自学成才的野路子。作者小顾(OR顾爷)不是科班出身的艺术生,有过作家梦、当过朝九晚五的搬砖党、搞过设计......反正就是没正正经经学过艺术。正因为如此,小顾对艺术史本身并没有过多的敬畏,才能够用更加平等、平和的目光,去看待绘画史上那一个个闪耀着金光的名字——

  席勒、丢勒、库尔贝、克里姆特......他大胆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去描绘这些绘画历史上的大师们,讲述他们的光鲜与沉沦,讲述他们是海王还是舔狗,讲述他们的八卦轶事。

  最重要的是,在这种笑谈中,偷偷塞了些干货——大师的绘画风格、流派形成乃至于一些略显劝诫的经验之谈。如果他一直待在他出生的那个镇上,那能交到的朋友除了铜匠就是铁匠,怎么可能和拉斐尔这种传奇人物有交集?所以说,年轻时“行万里路”还是非常重要的。—— 引自章节《传奇人物:丢勒》

  要说酒精,是一样非常奇妙的东西,大多数情况下它会误事,但在某些时候它也能帮助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眉。—— 引自章节《万人迷:马奈》

  这是科普类读物最吸引人的地方——趣味性,毕竟你得能让人读下去,才可以谈艺术普及。当然,戏说不是胡说,趣味性也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就本书而言,笑谈和真实并不见得对立的。口语化的表达并不一定会影响到真实性,反而可以拉近作者、读者以及他所讲内容之间的距离,可以更有效率地去理解。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小顾聊绘画》在一定程度消弭了那层笼罩在艺术上的人造光辉,让那些声名卓越的大师走下神坛,仿佛就这么普普通通地坐在你身旁。你可以对这些大师产生一个简单的轮廓印象,让你知道绘画史上有这么一位位牛人。

  也可能会引起你对绘画史、画家或者各流派的兴趣,从而翻看更多专业的艺术史书籍。再不济也可以作为你吹牛时的谈资。《小顾聊绘画》也许不能给你很专业的知识,但是可以给你许多艺术常识。毕竟作为一个普通读者,首先需求的是一个能够增长见识、激发阅读兴趣内容,如果一上来就填鸭式的灌输很多专业知识的话,只会让读者丢掉这本书。在真实基础上的笑谈能够以一种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播一些知识,然后激发读者继续深入下去了解“真实”的兴趣,这就是《小顾聊绘画》的意义。

  《小顾聊绘画》不同于前两期推荐的作品,作为科普性质的读物,可能没有丝毫机会走进艺术殿堂。我们之所以会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其实也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意图,大家都很忙很累很辛苦,需要通过阅读来舒缓自己,而这本书就很有趣。读着读着会心一笑,顺带了解些绘画史的内容。何乐而不为。

  就像曾经有个段子:“郭敬明最大的贡献就是让那些不读书的人读了人生第一本书,也是最后一本。”但真当你细细思考,读一本书,不也是好事?读书没有什么高低贵贱,想读什么就读什么,爱看艺术看艺术,爱看推理看推理——重要的往往不是你去读什么,而是读过的文字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痕迹。当然,我们还是不推荐成年人读郭敬明的。容易做梦。